2007/03/30

Note - 電子精英34項致勝策略

傳統企業的心態:

1. 商場=戰場

軍隊化的組織,顧客是等待被征服的領土而非夥伴,競爭者是敵人,女人因為天生不適戰鬥而被認為不宜做高階主管。

2. 企業=機器

員工是無名齒輪可以任意更換的零件經理創造僵硬的組織和角色功能,聽命行事。員工和主管都相信,改變猶如重組機器一樣困難重重。

3. 管理=控制

主管的工作是「控制」員工的行為,員工如果意見相左或是拒絕做某事就是「不服從」。致使內部當權人士徵主控權,組織陷入高度政治化的泥沼,個人創意被「看老闆怎麼說」所扼殺。

4. 員工=兒童

「員工因不成熟且缺乏智慧」,故不能授權、不能信賴。於是員工產生憎恨心態,他們拒絕做任何事,除非確定不會遭受責罰。從事生產的時間不及文過飾非的時間,只在被監視時才工作。

5. 動機=恐懼

主管以「恐懼」做為管理手段,導致的行為是員工和主管都變的無能,不敢大膽行動。

6. 改變=痛苦

改變是件複雜又困難的事,是不得已的下下策,導致的行為是:員工拒絕改變。



多數人認為這類心態不過是反映現實,傳統企業心態使企業被限制在可能不符合今日市場的老舊策略中。

幫助這類公司轉變就好像砍九頭蛇,每砍去一項反對理由又立刻生出一項新理由,留戀過去使他們看不見真正需要改變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刪減成本,公司置真正的問題於不顧,開始裁員,但就長期而言,只會更糟,不會更好。



新興企業的心態:

1. 商業=生態系統(ecosystem)

企業與環境是共生關係,越多元化的公司生存力越強,結果,企業迅速適應新環境,喜歡雇用不同背景和思維方式的人,與其他企業結盟。

2. 企業=共同的生活團體

個人的願望和夢想與企業目標相結合,員工盡力達成組織目標,並享受個人成就;同事的成功也就是大家的成功。

3. 管理=服務

主管的工作是設定方向,並提供員工所需的資源,管理者要做的是「領導」,而非經營。決策來自最基層,團隊自訂規則和方向,不用總公司操心。

4. 員工=同儕

無論職位,每位員工都是公司裡最重要的人。由倉庫到董事會,無論擔任什麼工作,都要有傑出的表現,各階層員工都能為自己負責。同事間友善競爭,看誰的貢獻大。

5. 動機=願景

員工要知道自己做的事,公司要有適當的獎勵制度因此工作充滿樂趣、熱忱、活力。員工努力工作不是因為不得不做或恐懼,而是因為享受工作,認同公司的目標,並知道自己可以分享利潤。

6. 改變=成長

他是適應新環境所必須採行的方案,它使公司更上一層樓,員工和組織都願意接受新想法和新的經營方式。



心得:

好書啟發思考,論述一大堆Model和條列原因的,沒有意義。

上面的Note是我節錄的,整本書很具體,什麼公司什麼人一清二楚,真有其事,還收錄很多企業家的訪問。

那些語錄都很經典,其實這些人隨口說的一句話,都是經過數次挫敗和成功的冶煉而得的心得,我真的每次都看到熱血沸騰,很感動會想哭,哈哈。

「蘋果熱與皮克斯瘋」也是一本很棒很棒的書,他不是把重點條列式記下,他說故事,Steve Jobs的人生故事,我們各自由故事中獲得我們要的,就像我看完「穿著PRADA的惡魔」,得到的都是藝術家很偉大之類的想法:)

唸書的這段日子,我有一個結論:

不管你今天受多少教育,念多少的書,要讓自己真正得到一些啟發,要知道念這些書的目的在哪,儘管是數學,也要額外獲得什麼,得到以後自然會覺得不夠,會想要挖掘更多,你會以很快的速度再進步,就像我考研究所的四個月,進步的比我過去的20年來要多。

以前我崇拜那些成功的企業家,我覺得他們遙不可及,現在我覺得我好像快可以了,爬了20年的螺旋樓梯,曾經覺得某層樓梯好長好遠好累,但現在我從這個階梯起,一躍而上,好像只要再一下,伸手就可以碰到天。

比起學歷和運氣,我相信,成功的人是靠他自己的特質成功的。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by Emporium Digital 2008

Back to TOP